合作项目

该项目是我们与中国合作的总体项目,目的在于为经济学和跨学科的实证分析收集可靠的、有代表性的数据,重点关注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例如生产率可持续提升、创新和技术转移、数字化、人口迁移、生物经济、循环经济等。

鉴于中国有14亿人口,耕地对于满足中国的资源需求至关重要。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极为关键的一项任务是如何制定其农业和资源政策,以期实现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现有耕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产量的持续提高。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我们仍需要通过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来丰富和加深对中国现实情况的了解,从而有效地为中国各个地区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和资源政策。

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到考虑家庭和地区之间异质性对于提升政策框架有效性的重要作用。我们计划在中国不同地区开展数据收集工作,涉及范围广泛的独特数据集将有助于许多科研合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持续性的数据收集,我们将不仅可以研究政策变动对于农场的短中期影响,还可以研究其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和转型的长期影响。例如,耕作方式的改变通常不会对环境造成立竿见影的影响(如土壤养分流失和水污染),实际上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因此,一定时间跨度内的面板数据是我们研究所必需的,这不仅包括微观层面上的农场、企业和家庭数据,还涉及到农场层面上和区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在国际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文章以及发展最新的实证政策分析工具,进而为吸引大规模的合作研究项目奠定基础。

这一核心项目还将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方法研究和分析生物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此外,该项目还将致力于弥合知识和数据鸿沟,加强对于当前和潜在的农业废弃物管理措施的绩效评估,推动建立循环农业系统。 (主持: Prof. Dr. Johannes Sauer)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尽管有一半的中国农村家庭需要信用贷款,但在2007年,中国2.3亿农户中只有7800万户获得过正式贷款(占33.2%)。缺乏信贷获取渠道通常被认为是小农户福利提升的一大阻碍。现有文献表明,改善信贷获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促进投资以及提高单位土地收入。虽然单要素生产率是一种常用的生产率指标,但其却忽略了其他要素投入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种子、肥料、机械等其他投入来提高产量)。与之相比,全要素生产率不仅纳入了土地和劳动力,而且在测算过程中考虑了全部投入要素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因而是比单要素生产率更有意义的福利指标。

在该项目中,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伙伴共同评估改善信贷获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为此,我们采用来自中国五个省份农村地区的田野调查数据,初步发现农村信贷项目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技术效率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 (主持: Stefan Wimmer)

包括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在内的农业废弃物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农业废弃物常常被随意丢弃或焚烧,而非转化为生物质,从而造成了潜在资源的浪费、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中国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政府正在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生物炼制的原材料。然而,政府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效果还不明晰,其中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废弃物存量、实际利用数量、利用率等重要数据的来源都只是基于种植面积的粗略估计;其次,通过现有数据还无法可靠地评估政策干预对于农业废弃物管理及回收市场开发的因果效应。

在此背景下,PuR团队计划研发一套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可用于中国农村地区家庭数据收集的标准化调查方法。通过数据收集,我们将可以运用微观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价不同废弃物管理策略的经济和环境效应,进而为中国(以及其他农业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在该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团队密切合作。 (主持: Dr. Xun Zhou)

“生物经济”一词自200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旨在推动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生物经济涵盖了利用生物科技将生物材料或生物质转化为产品、服务和能源的各项经济活动。这一概念频频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各国政府有关推广生物科技市场转化和扩大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之中。曾经单独行动的地区发展机构、国家、国际组织和生物科技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展开合作,因此促进了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研究、理解和使用基因材料的能力。这些发展进而改变了农业、医疗、化工、能源等行业的科技发展道路。

目前,PuR正与多个欧洲科研机构联合主持“EU Horizon 2020”项目,该项目试图了解生物经济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其发展进行监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而生物经济对于帮助中国应对这一挑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与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通过对中国生物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共同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证证据。(主持: Benz Xinqi Zhu)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中国农民的信息获取方式。中国各级政府不断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现有研究表明,现代通讯技术在消除信息传播障碍、推动农业转型、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和效率的进步能够推动生产率的提升,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在农场层面上现代通讯技术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估计蔬菜农场的生产函数,分析现代通讯技术对农场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效应,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关于如何帮助农民更好地使用现代通讯技术、增强信息获取能力和提高市场收益的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

该项目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进行研究,并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主持: Shijia Kang)